当前,机器人产业呈现多元创新的蓬勃态势盈珑操盘,也成为各地比拼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战场。7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晒出一组机器人发展成绩单:山东各级各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在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已形成一定优势,部分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山东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机器人制造基地。
盈珑操盘
规模能级持续跃升,龙头企业领航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省拥有机器人上下游企业200余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今年1-5月,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72.4%。目前,全省年营收过亿元的机器人企业突破50家,在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控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全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集聚效应加速凸显,产业布局日趋优化。经过多年发展,全省已形成覆盖研发设计、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售后服务等主要环节的较为完备的产业链,通过区域配套、协同联动盈珑操盘,显著降低综合成本,提升全链条质效。锚定“4+N”产业布局,在济南、青岛、淄博、济宁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形成园区集聚、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良好生态,同时鼓励其他市立足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机器人特色产业。
创新资源不断富集,研发能力稳步增强。近年来,山东以高能级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增效。成功引进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山东基地,山东大学获批特种机器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科学院自动化所牵头成立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培育了国兴智能、海尔智家、海信集团3家省级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吸引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全省26所院校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产业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优质产品加快迭代,赋能水平全面提升。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机器人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在电子装配、医疗服务、特种作业等场景中广泛应用,实现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跃升。比如,珞石机器人柔性协作臂助力电子信息头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威高集团“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全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卫邦智能配药机器人提高药品调配精度10倍以上,降低细胞毒性污染95%;国网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实现巡检效率从小时级锐减至分钟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乐聚联手海尔智家发布了国内首款专为家庭场景设计的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优宝特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完成泰山盘道测试,并积极打造“机器人陪跑员”等应用场景。
(大众新闻记者 付玉婷)盈珑操盘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